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公司文化
  • 公司文化
  • 三抱鳓鱼加工

    三抱鳓鱼,也称“鳓鲞”,是温岭松门镇的一味特色海产品。三抱鳓鱼的加工,主要分布于温岭市松门镇,它是用新鲜鳓鱼经过三度特殊腌制而成的。

    鳓鱼是我省重要的经济鱼类。历史上,温岭传统的延绳钓作业从每年的芒种到小暑,是钓鳓鱼的最佳季节,网对作业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形成鳓鱼汛期。因为,芒种至小暑一般在农历四月,所以温岭人历来有“三鲳四鳓”之说法。

    松门是温岭海产品加工的中心,历史上就有加工三抱鳓鱼的传统。因为在过去冷冻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新鲜鳓鱼很难保存,只有通过腌制加工才能保存。

    加工三抱鳓鱼的具体做法:

    头抱:取新鲜鳓鱼,以百分之十的盐量腌渍,其中一半盐通过鳃部塞入鱼腹,一半盐抱于鱼体。第一次抱盐的鳓鱼即咸鳓鱼,亦称水鳓或头抱鳓鱼。头抱鳓鱼可以直 接上市销售,也可作为加工三抱鳓鱼的原料。有些加工单位收进鲜鳓鱼,计划加工成三抱鳓鱼者,也可不用盐腌,而是把鲜鳓鱼浸渍在盐份饱和的咸鱼卤中。由于用 盐量少或卤水浓度下降,鳓鱼体内酶的繁衍,产生气体而膨胀。

    二抱:取头抱鳓鱼,用竹签由鳃盖起经腹腔沿脊椎骨从肛门通出(称通鳓),使鱼体内气体排出,然后掀开鳃盖,用竹签往鱼体内塞盐,再在体表抱盐。鳓鱼抹盐的 方法,一般是左手抓住鱼头,右手扒盐按住鱼尾,两手将鱼体弓起,使严严实实的鳓鱼鳞竖起,右手将盐拌进鳞甲下面,这种腌渍方法俗称抱盐。抱好盐的鳓鱼,整 齐地排列在鱼仓内,鱼体稍倾斜,鳃盖复平,鱼肚朝上,层鱼层盐。用盐率包括体内体表和落仓盐总共掌握在百分之三十左右。鱼仓腌满后加盐封仓,一二夜后,卤 水渗出,压以重石(石下铺竹簾以保护鱼体)。经一个月后,鱼体坚硬,鳞片闪光,鱼卤清晰散发清香。至此,完成二抱工序。

    三抱:取二抱鳓鱼,再抱一次盐,用盐率掌握在百分之十左右。落仓时排列方法与二抱相同,上压重石,不再翻动,三个月后即为三抱鳓鱼成品,也有称“鳓鲞”。其实并没有经过日晒,只是反复抱盐,含水量不多,鱼体坚挺,表面干燥,视似鱼鲞。

    加工后的三抱鳓鱼,色泽光亮,鳞甲齐全,肉质细硬成丝状,肉色粉红,切开刀口光滑,滋味香醇,是水产腌制品中的佼佼者。

     

    蛏干加工

    蛏干又名蛏子干,是以活蛏子为原料,经过剥壳、晒制等工序加工而成。蛏干肉质鲜嫩、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以用来烧肉,以使猪肉增鲜,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温岭松门素有养蛏的习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活蛏运输是一项无法解决的难题,于是晒蛏干成为温岭水产加工行业的内容之一。传统蛏干加工过程中的剥壳工 序,历来都是由手工剥离的。1960年,松门礁山水产加工厂根据蛏肉与蛏壳的不同比重,利用盐水分离蛏与蛏壳肉获得成功,使蛏干加工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少 去了费时费力的手工剥壳工序。

    蛏干加工需使用蛏箩、吐泥木桶、炉灶、道锅、竹簾、纱布等简单的工具。其加工工艺一是选料。选择肉满体壮,壳色青黄似甘蔗肉色的单年蛏,只重在10克以 上,或以12克左右甚至更大者为佳。二是吐泥。洗净外壳附着的泥后,放入咸潮水或4%的盐水中静养3—4小时。利用蛏子在盐水中吐泥的习性,使其吐净体内 的泥土及污物。三是煮熟。将吐泥后的蛏子倒入沸水锅中煮熟,以蛏壳与蛏肉自行分离(脱筋)为宜,这样不但剥壳方便,而且蛏肉完整无碎子,既美观又提高出品 率。四是剥壳。出锅的蛏子倒在操作台上冷却,进行手工剥壳,其实此时的蛏肉与壳均已自行分离,只是需将其二者分开。但要注意剥出蛏肉边的黑衣,再在清水中 洗涤一下。而比重分离法即用一只木桶盛水,用盐将水的比重调足以浮起蛏肉即可。将出锅的蛏子连壳带肉一起倒入该桶,此时,蛏肉浮上液面,蛏壳沉入桶底。撩 起水面的蛏肉,在一只备好清水的桶里清洗一下,即可上簾干燥。撩完上浮的蛏肉,再用木棍在桶里搅拌一下,被压在蛏壳中间的蛏肉一经搅动就会上浮。利用比重 分离法分离出来的蛏肉,不但比手剥的效率高而且表面光洁,连内边的黑衣都分离清爽。五是上簾晒干。在竹簾上铺上干净的白水纱布,再将蛏肉放在纱布上晒,待 完全晒干后,即可打包储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鲜活的蛏子被大量运往外地销售。因此,目前营业性的晒蛏干已逐渐减少,只有少数家庭作坊仍在晒制。


    鱼松加工

    鱼松是利用鱼类肌肉制成的金黄色绒毛状调味干制品。它是佐餐、休闲、旅游携带的美味食品,具有味美鲜香、营养丰富、携带方便、易于贮藏等优点。

    温岭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一年四季海产品不断。随着近年来海产加工新品的不断开发,水产调味干制品逐渐增多。鱼松就是其中之一。但温岭的鱼松加工很少有大 规模的行业,只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松门礁山水产加工厂曾以大鲨鱼肉为原料大规模加工过鱼松。而现在多以民间小型作坊零星加工为主,以手工烹炒方式较为 常见。

    制作鱼松需用到炉灶、铁锅、饭锹、箩筐、竹簾、纱布等工具。其制作工艺一、选料及剥皮取肉。选新鲜度好的大鲨鱼,去皮去骨去刺去内脏后,取肉切成小块、洗 净。二、蒸熟。取鱼肉在蒸笼里蒸熟,蒸时加生姜去腥。四、炒松。在蒸熟的鱼肉块中加入黄酒、姜汁、糖、盐等调味品。放锅内用文火炒松,一边炒一边加调味配 料,炒至“松头”出来,不再有鱼肉丁存在,鱼肉蛋白纤维全部成丝状,炒干、冷却即成为鱼松。

    鱼松及其制作特点:一、它可用各种鱼肉制作,根据不同鱼的特性,其色泽、风味、口感均有一定的差异。而松门鱼松大多为鲨鱼肉加工而成。因鲨鱼容易去刺,肉 质易于松散。二、必须选择新鲜度好的大鲨鱼为原料。如新鲜度不好,鱼肉开始腐败,蛋白纤维分解,是炒不出“松头”来的。三、成品鱼松色泽美观,呈奶黄色细 绒状,味咸甜、松软如雪、鲜香可口、入口即化,所含的蛋白质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过去,由于生产设备简陋,缺乏去脂工序,鱼松含脂肪高,不易保存,故选择鲨鱼、黄鱼等鱼肉。鲨鱼肉不但含脂低,而且不含小刺,价格低廉,是炒鱼松的好原 料。如今,鱼肉价格昂贵,鱼松的加工成本直线上升,使鱼松制作利润锐减。许多鱼松加工作坊逐渐开发其它产品,传统的鱼松加工技艺正在弱化。


    墨鱼饼加工

    所谓墨鱼饼即指以乌贼体内的膏与籽双等为原料,经拌、捏、煎烘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海产加工食品。主要出产于温岭的松门石塘一带。以前,渔家的小钓船里有又硬 又结实的小钓墨鱼饼,均是由纯净的墨鱼子双做成。此墨鱼饼一般选取墨鱼内囊的精华:即雄墨鱼精巢和雌墨鱼的卵巢为主要原料,将其二者合在一起捏碎调匀并摊 煎成饼状的鱼饼类加工食品。墨鱼饼可作佐料,也可专门烧汤。其肉质韧度强、鲜香并具、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墨鱼饼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对工具也没有特殊的要求。只需简单的普通铁锅、竹簾等工具即可。加工墨鱼饼时,将墨鱼体内取出的新鲜“籽双”,即墨鱼的卵(墨鱼 子)与生殖腺(墨鱼双)拌合在一起捏碎、捏匀、捏韧。然后,用文火烧锅,锅底擦点菜油。取捏好的原料约一小碗左右,倒入锅底。再用手压扁成1.5—2厘米 厚度,双面翻煎成微黄半熟状即可。然后,将其置于日光下晒干,可保存数月不坏。

    墨鱼饼色泽黑黄相间,食用时,将墨鱼饼切成约一寸长条状,可作其它菜的佐料,也可单独热炒或煲汤。利用纯籽双做成的墨鱼饼,不仅鲜香柔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可作为药用。据说,当地渔民历来就有把墨鱼饼晒干久藏作药的习惯,因其有滋阴生精与退热败火之功效。

    但近几年来,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有人便开始在墨鱼饼的加工中偷工减料,要么在原料上用鱿鱼之类的“籽双” 替代以前的“曼氏无针乌贼”的籽双,要么在捏料中加入山粉或面粉,致使墨鱼饼的质量打了折扣。为保证墨鱼饼的质量以及传统的加工工艺不走样,需要所有加工 户的自觉。


    黄鱼胶加工

    所谓的黄鱼胶是指以新鲜的黄鱼膘或米鱼膘为原料,经脱水沥干等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的传统海产珍品。鱼胶经加工后有片胶、筒胶、长胶等不同种类。其中片胶与筒 胶可食用,不仅口味极佳,而且是一味“滋补珍品”,与燕窝、鱼翅齐名,是“八珍”之一。而长胶则为工业原料,一般用作木料、皮革等的黏合剂。黄鱼胶的加工 技艺主要分布于松门一带。

    黄鱼胶历来有“海洋人参”之誉,清代时常被列为贡品。黄鱼胶非常名贵,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中医认为,黄鱼胶味甘性平,有润肺健脾、滋阴补气、美容养颜之功 效,对于气血不足、神疲体倦、肌肤不泽、面部皱纹者尤为适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松门黄鱼剖鲞极其普遍,大量的黄鱼胶被加工成工片胶、筒胶与长胶。但 近二十年来,黄鱼资源严重衰竭,黄鱼价格异常昂贵,剖鱼鲞的少了,黄鱼胶的批量加工也就更少了。

    黄鱼胶加工比较简单,片胶、筒胶和长胶的加工工艺大同小异。先说片胶,将黄鱼剖开后,取出其中白色泡状结构的鱼膘,将筒状的鱼膘从头到尾剪上一刀。然后, 剥去膘内一层薄膜(膘夷)和血筋,将其摊开形成片状,一片一片晾晒在覆盖白布的竹簾上,晒干后即成为片胶。再说筒胶,筒胶一般作为药用,选体积较大形状端 正的鱼膘,整个用手压扁后不用剪直接晾晒即可。最后说长胶,一般是体积小或者胶体破碎不完整的鱼膘,用来晒制长胶。加工时,先在高脚长板凳凳面刻上宽约 10厘米、长约150厘米的记号,然后将沥干水的鱼胶一条条贴上去,贴鱼胶时,用左手大姆指压住胶的一端,右手将胶拉长、拉薄,按刻好的宽度与长度均匀地 摊满。接着,将铺摊好的鱼胶盖上一层白布,再用圆木滚筒将其滚压平正,使之粘连成一体。然后,上簾晒干,即为长胶。

    过去,黄鱼胶都来自野生的黄鱼,而现在的黄鱼多为人工养殖,所以,如今的黄鱼胶也多少失去野生黄鱼胶的品质与味道。目前,民间虽然还有鱼胶的加工,但大多是以鳗鱼胶产品为主。


    唇骨加工

    唇骨是指以大鲨鱼的鳃骨或软骨为原料,经过浸泡、去腐等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的高档海产品。唇骨的营养价值极高,常被用作高档配料烹饪菜肴,单独成菜则较少。唇骨的加工技艺,主要分布于松门远景村一带。

    大鲨鱼在海洋里可谓称霸一方,但被渔民捕捞上来后,却属低值鱼类,其骨头一般都被废弃,去皮去骨后的净鲨鱼肉卖不到带鱼的半价。而大鲨鱼的鳃骨,历来都被 漂洗晒干,称为“唇骨”。作为一种名贵的菜肴,它常用在豪华的宴席上。在宋朝时,我国的鲨鱼唇骨就曾名噪一时。但现今,因资源衰竭,市面上已很难找到鲨鱼 鳃骨。于是,人们便将鲨鱼身上所有的软骨都利用起来制作唇骨。

    唇骨的加工方法并不复杂。一、选大鲨鱼的鳃骨,用刀刮净附着的鳃瓣或肌肉。目前,因资源短缺,不限鳃骨,只要是鲨鱼身上的软骨都用上。二、传统的方法是取 鲨鱼鳃骨或软骨,剔除附在骨头表面的肌肉,浸泡于淡水之中,使其未除清的附着肉腐烂。后来,改淡水浸泡为加温蒸熟去掉附着肉。三、鱼肉烂光后,用刀削去鳃 骨或软骨外面那层白色的“骨壳”,把半透明的软骨切成一片片薄片,再放入淡水中漂。四、待鱼骨漂净无腥味后,待天气晴朗时,捞出软骨上簾晒干即可。

    唇骨制作的特点:一、多次浸泡鳃骨或软骨时都应注意换水,防止腐烂的肉发臭,以免影响唇骨本身的口感。二、上簾晒制时,需覆盖一层清洁的白纱布,以保持清洁。三、上佳的唇骨色泽光洁白皙、透明度好,具有柔厚清脆、韧而不硬、味鲜纯美、利不腻口的特点。

    目前,在市场上唇骨并不罕见,购买后稍加烹制即可成菜。唇骨经烹饪后,多呈半透明胶状,色香味美俱佳,被尊称为“海珍”。所以,一向身分矜贵,价格不菲。 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鲨鱼软骨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于是,唇骨身价青云直上。但目前,正宗唇骨不多见,民间常用鲨鱼皮或鲟鱼、蝗鱼等的鳃骨替代加工制作, 质量、口感、色泽均比不上正宗的唇骨。


    鱼翅加工

    所谓的鱼翅是指用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加工而成形似粉丝的传统海产珍品。鱼翅味甘性平,益气润肺,具有一定的进补和药用功效,它与燕窝齐名,同属“海八珍”,是招待贵宾的名贵海珍。鱼翅加工技艺主要分布于松门镇一带。

    我国很早就有将鲨鱼鳍加工成鱼翅的记载,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台湾、福建等沿海地区。据传,从明朝开始,人们发现鲨鱼内含有胶状翅丝,而且其口味甚美。 入清以后,作为一种新兴的海珍品,鱼翅加工迅速发展,其身价也逐步攀升。历史上,靠海的温岭民间也曾有过加工鱼翅的技艺。例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温岭 县水产加工厂和温岭县水产食品厂都加工过鱼翅,但后来因鱼翅数量太少,形不成气候。如今,松门一带多以销售半成品“毛翅”为主,很少有人加工成品净翅。

    鱼翅的炮制和烹调工艺看似简单却十分专业,几乎不容业余者染指。首先,将鲨鱼的鳍割下,浸泡在淡水中,让鱼翅外面的肉和皮慢慢腐烂。当鲨鱼鳍的皮和肉烂到 与翅易于分开时,在清水中抽出鱼鳍中的细骨。然后,把抽出的鱼鳍细骨再放入清水中浸泡漂净,并注意及时换水,拣去杂物,保持清洁,直到没有腥味即可。最 后,将漂净无异味的鱼翅,放在清洁的白纱布上,上簾晒干即可。

    鱼翅制作的特点:一、因鱼翅加工工艺复杂而专业,所以松门当地以加工毛翅为主。二、为保持鱼翅品质,在制作过程中,应时刻保持清洁。尤其是在浸泡时,应注 意换水,避免水发臭,以免影响鱼翅的品质。三、传统方法制成的毛翅非常新鲜,无霉变虫蛀、无夹沙,具有翅筋粗长,洁净干燥的特点。

    目前,温岭加工的毛翅大多销往乐清等地,由他们再将毛翅加工成净翅。由于各地对鲨鱼大量捕杀,导致鲨鱼濒危,鱼翅加工技艺正面临消亡,令人忧心。


    弹鲋干烤制

    弹鲋干是指将鲜活弹鲋(即跳鱼)经过串连、烤制等工艺加工成而的特色海产干品。弹鲋干外黑内白,风味独特,是温岭民间的一道传统特色佐菜。弹鲋干的烤制,广泛分布于温岭沿海各乡镇。

    温岭海岸线长,宽广的浅海滩涂盛产弹鲋。自古以来,温岭人除了吃新鲜弹鲋,还有烤制弹鲋干用以待客的传统。作为一种海产干品,弹鲋干的加工方法别具一格。 其它海产品通常用盐腌制或日晒等方式,而弹鲋干则是用火烤。这种用火烤制的传统海产干品不但保持了海产品的鲜味,还具有鲜品所没有的香味,颇受温岭当地民 众的青睐。

    弹鲋干的烤制方法较为简便。首先,将鲜活弹鲋用水淋洗干净,然后,用几根长约30公分的铁丝把弹鲋从鳃腔进、鱼嘴出一条条并排串好。再用砖头或平整的石块 两边垒起,将串好的弹鲋一串一串排列在上面。接着,用早稻秆在下面燃烤,烤到七八成熟时,将弹鲋放在平板上轻轻压平,然后稍加回火,抽出铁丝即可。若是要 拿到集市上卖的话,则还得增加几道手续:取梗竹爿若干,折成一截截约5寸长,将弹鲋干一条条穿好,然后,将弹鲋干的尾巴相对,两串为一板用稻草捆扎即可,

    弹鲋干烤制不同于其它海产品的晒制,它是用火熏烤的,所以通体焦黑,虽然其貌不扬,但风味独特、鲜香可口,是汤糕炒糕、汤面炒面、炒菜煲汤等的上好佐料。

    过去,临近年关时,人们都要买些弹鲋自己烤制,有些人怕麻烦,则在集市上买几板烤好的弹鲋干,弹鲋干几乎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过年货。而如今,海涂上弹 鲋减少,价格昂贵,再加上菜场上各种佐料琳琅满目,弹鲋干已经很少见到,弹鲋干的烤制技艺也随之从人们生活中淡出,面临岌岌可危的境遇。


    炊皮加工

    炊皮是指用新鲜捕虾(即小的海虾)经过蒸炊晒干而成的传统海产干品,有些人称其为虾皮,但炊皮有别于虾皮,虾皮是未经蒸炊直接晒干的。炊皮的味道鲜美,颇具咸味,是一种营养丰富、价格低廉、老少皆宜的传统菜肴。其晒制技艺广泛分布于沿海从事张捕作业的乡镇村落。

    过去,石塘、松门、箬横、新河、滨海、城南、石桥头、坞根等地的部分村落都有张捕毛虾的传统,尤以石塘、松门、城南为最多。一般,夏秋两季捕到的毛虾未经 处理是绝对不能存放过夜的。旧时,没有冷藏与烘干设备,下半夜和上午撩来的小虾可以直接晒干,下午和上半夜及阴雨天撩上来的小虾必须加盐炊熟,方可放到第 二天晒干。这种未经处理直接晒干的即为虾皮,而加盐炊熟后晒干的就是炊皮,又称熟皮。

    炊皮的加工晒制虽说简单但却讲究。先将洗净的鲜小虾倒入浓度为5—9%的沸盐水镬里,猛火沸煮两分钟。中间需翻动一次,使之均匀。然后出镬,将其放在虾箩 内冷却过夜,待第二天日出时上簟晒。若遇阴雨天时炊虾,则应适当多放盐,并多沸一下。如此以来,可晾3—8天而不变质。夏季可晾三天,春秋季可晾4—5 天,冬季可晾8天。

    炊皮晒制须遵循原料新鲜、下镬及时、适量加盐、干燥合宜等原则。一、加工原料必须保持非常新鲜,下镬需及时,以防止品味变异。二、因为过去没有烘干条件, 炊皮的干燥过程必须掌握火候,防止把炊皮晒“死”,即发硬。三、炊虾加工过程需掌握好用盐量,含盐量6%以下的为精品。如用盐太多,则既影响炊皮的色泽与 口感,又使保质时间变短,这也将直接导致炊皮的质量与售价下降。

    炊皮是群众常年食用的水产干制品,其市场需求量远远超过虾皮。然而,因海洋渔业资源的萎缩,无虾可炊的状况时有出现,炊皮的晒制技艺亦逐渐面临萎缩与消退。

     

    风鳗鲞加工

    风鳗鲞是指以新鲜海鳗鱼为原料,经过剖制风干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传统海产干品。风鳗鲞在加工过程中不能曝晒,也不能沾水,是由风吹干而成,所以称“风鳗鲞”, 风鳗鲞是佐酒的佳肴,可作煲汤佐料,亦可蒸熟撕碎作为冷盘。风鳗鲞的加工,主要分布于石塘、松门等地。

    风鳗鲞加工历史较久。据传,在浙江一带风鳗鲞制作已有上千年历史,但此说法终究无确凿的史料可以考证。旧时的风鳗鲞是用纯野生的鳗鱼制作而成。无论清蒸还是红烧,都香气四溢,味道鲜美。

    风鳗鲞的加工工序:首先,选取1至3公斤重的鲜海鳗,去掉海鳗体表的污物。然后,将鱼的右侧向上平摊在操作台上,尾部用固定鱼尾的专用工具或铁钉临时固定 一下。再从近尾部处背鳍右侧下刀,沿脊椎骨右侧直剖至头壳,将头壳劈开,唇皮保持相连,先取鳗胶,再去掉其它内脏。接着,将鱼掉过头来固定住,从鱼的颈下 沿脊椎骨内侧直剖至尾部。最后,用竹条撑开颈部,或上竹簾或悬空于西北风口风干即成。若遇原料多,加工人手少,或为赶在太阳光到来之前晒,可把上述工序分 为二步:先剖鲞,去内脏,上晒场,晒至鳗体表面不粘手时,再在晒场上剖开脊椎骨内侧这一刀。

    加工风鳗鲞需要用到鲞刀、操作台、鱼体固定钩等工具。操作台是由一块长木板固定在长凳上制成。而鱼体固定钩是铁打的钉钩。其一头单齿钉入操作台的木板上。另一头双齿向上,把鳗鱼尾轧入齿,以此固定鱼体。

    风鳗鲞的加工,对天气的要求特别讲究。一般来说气温在零度以下最佳,越冷越好,未经腌制的鲜鳗鱼剖开后在低温下风干,吃味特别好。若是高温天气下所剖或者在太阳下晒干的,其味道就差远了。另外,剖鲜鳗时,需使鳗肉的厚度均匀,这样既易干,又美观。

    由于鳗鲞不仅便于储运,且风味独特,食用方法可简可繁,烹制的空间很大。因而广受人们的青睐。据石苍岙风鳗鲞制作人张才祥称,未经腌制的风鳗鲞大多作为渔 民自食或送礼用。而若以销售为目的的,大多用淡盐腌过。目前,风鳗鲞仍有着较大的市场,民间加工风鳗鲞的作坊较多,风鳗鲞的加工技艺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与发展。


    醉泥螺腌制

    泥螺,温岭人俗称 “沙雨”。而醉泥螺则是指以泥螺为原材料,用盐与黄酒腌制而成的传统腌制食品。醉泥螺具有香甜脆嫩,咸中藏鲜的特点,风味极其独特,其腌制技艺主要分布于松门镇等一些沿海乡镇。

    温岭有着广阔的浅海滩涂,南边的隘顽湾,东边的大港湾,西边的乐清湾,均盛产泥螺。千百年来,生活在海边的渔民创造了用腌菜卤、草木灰、盐卤等去粘液渍泥 螺的方法。据《本草纲目拾遗》载,泥螺有补肾、润肺、明目、生津的功效。泥螺可趁鲜熟食,也可腌制生食。如咸泥螺、醉泥螺、糟泥螺皆可生食。

    醉泥螺的腌制工序:一、将新鲜泥螺用水洗去污泥杂物,加入腌菜卤。有些地方亦用草木灰或盐卤代替腌菜卤。然后,经过反复搅拌打出白沫,静置后将上浮的白沫 去掉。经第二次搅拌打出沫,再静置去沫。泥螺在低度腌菜卤中会将肉吐出,慢慢渍死,泥螺肉再也不能缩入壳内。一则外观好看,似乎泥螺的肉很丰满。二则食用 时容易去壳。接着,用水洗净沥干,拣去碎壳,除去粘液杂质。二、取渍好的泥螺拌以10%的盐,静置六七小时,使卤与粘液一起排出。三、取腌后的泥螺,按鲜 数15—18%的用盐量腌匀入桶,次日加压(不让泥螺浮上卤面即可)腌10—15天。四、取腌泥螺桶里的卤汁,加适量的桂皮、生姜、茴香、胡椒等调味品, 在锅内沸煮10分钟后冷却,过滤,其滤清液为原汁待用。五、出桶的咸泥螺,按包装容器大小,称好份量,装入容器,加入煎好的原汁淹没泥螺,再加3%左右的 黄酒,密封10余天后即为醉泥螺成品。 

    腌制醉泥螺,选料十分讲究,一般选用体大壳薄、腹足肥厚、满腹藏肉、无破壳的泥螺为原料。因为腌制后的泥螺容易脱水,所以必须选用肉质肥厚的泥螺。另外, 在腌制泥螺时,腌菜卤或草木灰的咸度与纯度较为考究。经泥螺浸泡过的卤汁保持了泥螺的鲜香味,可加入调料作为原汁,而不需要另行制作汤料。用此工艺腌制的 醉泥螺汤卤清爽、咸中有鲜、颗粒匀称自然、壳薄口感脆嫩、肉质丰满而无泥。食用时酒味香浓,带有泥螺固有的腌渍清香味且略有黏液。

    据当地醉泥螺腌制者金香凤称,目前松门一带咸泥螺的加工方法大致如此,只是没有严格按规范操作。咸泥螺在温岭乃至全国各大超市几乎都可见到。而醉泥螺、糟泥螺,目前在市场上并不多见。

18905865508温岭市松门镇沿海路小流头632389999@qq.com